-
古老文明中的神秘食品
可可 (Cocoa)
是巧克力的独特魅力之源
它原产于南美洲
距今有2000多年的食用历史在那些古老的文明中,
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均有食用可可豆的习俗,它还被当做祭祀神祗的珍贵贡品。 -
天神的美食
我们有时错误地认为,巧克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但实际上,巧克力可以回溯到古代的中美洲,那时的人们把可可豆做成一种苦涩的巧克力饮料。对他们来说,巧克力并非只是一种心仪的食物,也是宗教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已知第一批真正发现可可秘密的人是古典时期的玛雅人(公元250-900年)。玛雅人和他们在中美洲的祖先把可可树从雨林中移种到他们的后院,在那里他们把种子(可可豆)收割、发酵、烘烤并磨碎成糊状。
采集可可荚后,人们取出其中的可可豆,发酵并干燥。之后,他们把可可豆放在浅锅中在火上烘烤。然后把可可豆脱壳,用 mano(手磨的上磨石)和 metate(手磨的凹面磨盘)把可可豆磨碎成糊状。
他们把可可糊兑上水,加上智利辣椒、玉米粉和其他成分,再把这苦味的混合物反复由杯中倒入罐中,直到上面浮起厚厚一层泡沫,做成充满泡沫的辛辣巧克力饮料。在宗教仪式中饮用,名为「chacau haa」或「Xocoati」是苦水的意思,但却深受马雅人尊敬,称喻为“天神的美食”。
考古学家并不十分清楚玛雅人最早是如何得知可可树的美味秘密的。但可以确定的是,玛雅人视巧克力为珍宝。许多玛雅文物上都描绘着人们享用巧克力的画面。
1976年,推土机挖掘出了萨尔瓦多的一个古玛雅村落。在那里,考古学家发现了玛雅住宅旁边的可可园遗迹。许多陶器中还保存着可可种子。很显然,玛雅人很重视巧克力,他们从雨林中采集可可种子,并在庭院中种植可可树。
玛雅遗迹中出土的手拿巧克力饮品杯的陶偶
这个著名的玛雅容器,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藏品。
图上一位妇女倾倒巧克力以造出丰富的泡沫,此容器大约制造于公元700年,是已知最早的有关巧克力制造的图案。装巧克力的容器上通常用玛雅象形文字描绘着“可可”
许多容器还保留着巧克力残渣。容器边缘的玛雅文字说明这是用来盛放巧克力的,
另一些玛雅杯子中的残渣,经过分析,发现了可可豆中才有的化学物质。在古典时期的玛雅,任何人,无论身份高低,都能偶尔享用巧克力饮料。但是富人们喝巧克力时使用职业艺术家精心装饰过的精美容器。实际上,这些容器上的绘画告诉了我们巧克力在玛雅生活中的位置。一些图案显示,国王、神、甚至动物正在喝巧克力。
玛雅的国王和祭司们嗜好巧克力,因此巧克力在王室和宗教仪式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玛雅情侣饮用巧克力作为订婚和结婚仪式的一部分。玛雅人认为血液是最神圣的祭品之一。古代宗教经文的图画上有时显示玛雅祭司往可可荚上滴血献祭。
在这花瓶图案的最右边,两个人正在收割可可豆荚。最左边,一个人正在把浅锅放在火上烘烤可可豆。中间一个妇女正在把可可豆磨成糊状。
这里,我们看到一位仆人为他的主人呈上一杯巧克力。
这是玛雅巧克力杯侧面的图案。图上的玛雅统治者似乎在对他的仆人说,他喝饱了,不需要再来一杯了。
玛雅祭司经常把可可豆放在祭坛上作为献给诸神的供品。特别是 Ek Chuah (ek CHU ah),可可种植者和商人之神。(图中有长鼻子的那位)
把可可豆制成巧克力的过程如今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变化。现代制造商在烘烤可可豆时,使用大型烤箱,而玛雅人使用的是图中这样的浅陶锅。
一个现代人为我们表演当年的玛雅人是如何磨可可豆的。
用 mano(手磨的上磨石)在 metate(手磨的凹面磨盘)中不停的前后研磨,把可可豆磨碎成泥糊状。因为可可豆中含有油脂,所以碾磨出的不是干干的粉而是粘稠的泥糊状态。
直到现在,你依然能在墨西哥等地的可可农庄里,看到当地的人们延用原始的方法来加工可可豆。可可豆采摘、发酵、晒干、炒熟后,就这么用石头碾碎呈泥糊状,作为基础原料加工成巧克力饮料和巧克力食品。
-
天堂之树
玛雅帝国崩溃后,
阿兹特克人继续培植可可树,
并称之为「天堂之树」。阿兹特克人非常重视可可树,
认为可可树赐给了他们智慧和力量。但在玛雅覆灭之前阿兹特克人只能与玛雅人来交易可可豆。
阿兹特克人认为饮用巧克力,他们就能获得羽蛇神 Quetzalcoatl 的智慧和知识。羽蛇神通常被描绘成有翅膀的蛇。
根据一个阿兹特克传说,羽蛇神 Quetzalcoatl 将天上的可可带到人间。最终,羽蛇神因为将这神圣饮料送给人类的亵渎行为而被逐出天堂(众神认为只有他们才能享用巧克力)。祭司经常以可可豆为祭品献给羽蛇神和其他神祗。
-
Chocolatl 巧克力特尔
与较早的玛雅人一样,阿兹特克人也饮用加了香料的苦味巧克力饮料,因为食糖是古代中美洲难以获得的农副产品。他们称巧克力为「Chocolatl」(巧克力特尔)意思是热的饮料。
自15世纪开始,阿兹特克帝国统治了中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他们的领土自墨西哥北部一直延伸到洪都拉斯的玛雅领土。阿兹特克帝国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地,可可树很难在这种干旱地区生长。因此阿兹特克人与玛雅人得进行交易,以获取稳定的可可豆供应。并要求统治下的居民和被征服的人进贡可可种子,由于其珍贵性,可可豆也是阿兹特克货币的一种形式。在南方的玛雅地区,阿兹特克商人将装满可可豆的编织背包步行拖运回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即今天的墨西哥城。
这份16世纪的阿兹特克记录文献,显示了可可豆以及其他可接受的供品形式。豹子旁边的麻包就是指装满可可豆的麻包。
阿兹特克战士会在商人的长途旅行期间保护他们,因为珍贵的可可豆对盗贼很有吸引力。
由于可可豆的珍贵,可可豆也被当做货币来流通。
可可豆汇率:
4个可可豆 = 1南瓜
10个可可豆 = 1只兔子
10个可可豆 = 和女人过夜考古学家估计,阿兹特克的烹调用锅、杯以及图中这样的盘,每件大约需要花费40到100个可可豆。
可可豆如同现金。
实际上,人们认为阿兹特克的奸商曾经伪造过可可豆!这张图,是一个现代人为我们模仿当年的阿兹特克人是如何磨可可豆的。研磨工具和玛雅人的几乎一样。
为了减轻运输重量,阿兹特克商人大多交易已经发酵干燥过的可可豆。得到豆子之后,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一样,烘烤并使用 mano 和 metate 磨碎可可豆。
与玛雅人类似,阿兹特克人也把巧克力做成多泡的苦味饮料。他们加入玉米粉、辣椒、香草豆和黑胡椒。不同的成分改变了饮料的口感、味道、颜色和用途。为了在宗教仪式中使用深血红色的巧克力,阿兹特克人加入 achiote(胭脂树的种子)。
传说中的 Chocolatl 巧克力特尔
掺杂了不少玉米粉和别的物质的缘故,颜色看上去很淡。
一些学者认为 chocolatl (cho coh LA till)是用来指称巧克力的阿兹特克词汇。另一些人认为 chocolatl 实际上是一个西班牙语合成词,混合了阿兹特克词汇 cacahuatl (kah kah WAH till - “苦水”)和玛雅词汇 chocol haa (cho cahl HA - “热水”)。
这张图中一个仆人在阿兹特克主人的鞭挞下磨可可豆
1519年,据说阿兹特克统治者蒙特祖马,将巧克力装在巨大的黄金高脚杯中款待那些,被他当做羽蛇神下凡的西班牙客人。
古典时期的玛雅社会中,大部分人只在必要时饮用巧克力,尽管它特别受到皇室的喜爱。但在阿兹特克社会中,可可豆是相当昂贵的财富——作为统治者的贡品、市场上的交易货币和献神的祭品。只有那些有足够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的阿兹特克精英(统治者、祭司、华丽的战士和受人尊敬的商人)才能品尝到巧克力饮料。还被认为是神奇的药物。
阿兹特克人将可可豆引向世界,他们可能最先在巧克力和性欲间建立起了联系。
阿兹特克人坚信,巧克力的独特香味和深褐色光泽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催情效力,因此在宫廷药师的推荐下,阿兹特克国王一天要喝几十杯巧克力,以增强其性能力。
至于阿兹特克国王的性能力究竟如何,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有关巧克力能增强性能力的秘密,却经由美洲,传至欧洲,散布到全世界。
-
长在树上的银子
克里斯托福‧哥伦布在他前往美洲的第四次航行旅程被贈予了「Chocolatl」(巧克力特尔),虽然他并不喜欢,但仍然于1502年携带了部份可可豆回到他的家乡。
这位伟大的探险家将可可豆当做奇珍异宝献给西班牙王室,但当时并没有人对它感兴趣。
20年后,西班牙将领考特斯征服墨西哥后,再次将可可饮品带回,敬献给西班牙国王。
由此,可可豆出现在了费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共同治理的西班牙宫廷。
虽说是哥伦布首先发现可可豆,但实际上是来自西班牙的征服者最先发现可可豆原来是「长在树上的银子」。1513年,西班牙人 Hernando de Oviedo y Valdez 告诉别人他用了100粒可可豆买了一个奴隶。
-
一试倾心之后的贪婪
在今天,当我们品尝着美味的巧克力时,很少会有人想到这种美味的食品其实是由墨西哥土著阿兹特克人(Aztec)带来的,也可以说,现在的巧克力是通过屠杀、流血冲突、和残忍的殖民开拓传入16世纪的欧洲。
1519年4月,当狂妄的西班牙征服者荷南·考特斯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登岸时,墨西哥皇帝蒙特祖马以为是羽蛇神按传说预言从大海中回到墨西哥。
蒙特祖马皇帝热情款待这位「羽蛇神」,并且言听计从。蒙特祖马把略带苦味但他深信具催情作用的巧克力饮料介绍给考特斯,考特斯立刻被这种神奇的饮料吸引。蒙特祖马更将可可种植园进贡给他,于是考特斯拥有了第一个以西班牙名义命名的可可种植园。当考特斯到达阿兹特克首都泰诺克提斯兰(Tenochtitlan)后被当地的文明所震惊。于是,两年后,贪心的他们凭着西班牙式的冷酷无情、一些所谓的英雄主义运用着高超的军事技术和相当的运气。将当地朴实的土著居民残忍的杀害,并掠夺了他们所有的财富,就这样,经历了许多世纪的古老王国毁灭了,西班牙人将阿兹特克的蒙特祖马王朝以血腥统制划上了句号。
-
宫廷的奇珍
经过了这场血腥的掠夺以后,考特斯等人带着大量的当地文明和奇珍异宝,离开了泰诺克提特兰(Tenochtitlan)(如今的墨西哥城)。也带了可可豆和泡制巧克力的工具和配方回到西班牙。
但是,他将这些隐藏在了西班牙的修道院中。并且制作巧克力饮料的配方被视为不可公开的秘方。泡制的巧克力饮料也是昂贵无比,只有少数富裕的人才能负担得起得以尝试。
秘方记载于1530年撰写的史记内:「取30粒可可豆,注入1夸脱(即1/4加仑)水,然后加热并辗成粉末,再加入一种橙红色的天然色素和香料调匀。」
聪明的考特斯在这种饮料中加入了一些糖和香草,并在查理五世及其朝臣面前添油加醋地大吹特吹了蒙特祖马的传说。利用这种方法,他抓住了国王及王臣们的胃口,成功地推荐了这种巧克力特尔饮料。
在一些礼仪盛会上,对巧克力的需求量十分巨大,甚至一个晚上就需要上千壶这种饮料。这种饮料是用成块的可可豆(一种粗制的巧克力块)做成的。在当时的西班牙,把这种巧克力饮料当作使人兴奋的催情药。作为只是贵族的附属品,女人们是没有权利喝这个的。它作为只有男人才能享用的珍贵的煎汤。
当时可可豆昂贵的可以作为一种货币流通,4粒可可豆就可以买一只兔子,10粒可可豆甚至都可以买一个女人回去,而100粒可可豆可以买到一个奴隶。所以在当时的16世纪,巧克力饮料是贵族们的奢侈品,并称之为“液体黄金”都不为过。
其后,西班牙人将种植甘蔗的技巧引入墨西哥,而在传统哥伦比亚烹调法中加入糖和云呢拿的构思,令巧克力最终能够风靡全欧洲每一颗心。
可可和食糖都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了保障巧克力需求,西班牙在殖民地建立种植园来种植这些作物。种植园的劳动力既有雇佣劳动力,也有奴隶,第一批因为巧克力的缘故而成为奴隶的人是中美洲人。
西班牙人并未真正改变生可可豆加工制造成巧克力饮料的方法。当地土著人仍然承担着从收割豆荚到发酵、干燥、清洗、烘烤可可豆的一系列工作。
但是,西班牙人引入了一种新的工具 Molinillo。Molinillo 是一种木制搅棒,可以轻易地把巧克力打出丰富的泡沫。很长一段时间,可可制品一直是西班牙贵族间秘而不宣的享受。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风味及其医疗功效。
当西班牙人把可可带回家后,他们在这种苦味的饮料中加上肉桂和其他香料,并加糖使它变甜。这个美味饮料的秘密被西班牙人保守了近100年。欧洲其他人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加糖的巧克力成为最新最好的时尚席卷整个欧洲。
-
声名远播
虽然起初被西班牙王室小心奕奕看守着,但巧克力最终却被委托来加工可可豆的西班牙修道院僧侣泄漏了这个秘密。辗转流传到 Spanish Netherlands (即现时的比利时)。意大利商人 Anton Carlettie 成功打破了西班牙培植可可树和买卖可可豆的垄断局面,将珍贵的可可豆传入意大利,而「Ciccolattieri」亦很快能够融汇贯通泡制巧克力的艺术。
令人惊讶的是,西班牙人竟将可可豆的制作工艺对其他国家保密了近一百年。直到17世纪,可可饮品才越过海峡传到了大不列颠群岛。
一个传说提到,一群英格兰海盗从一艘西班牙船上劫掠了巧克力,并把它引入英格兰。
另一个故事说,意大利商人在西班牙进行商务旅行时购买到了巧克力的秘密。
第三个故事说,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一位西班牙王室公主是第一个把巧克力的非凡风味“说漏嘴”的。 -
缔结良缘
年轻貌美的西班牙公主 Anne of Austria 带同她对巧克力饮料的热爱进入法国王宫,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八世。她和她的随从都热爱喝巧克力,而为她准备这款饮料的贴身女侍更被法国皇室昵称为“蒙莉娜”(取自可可搅拌棒 Molinillo 的叫法)。在这十年之间,巧克力不仅成功的攻占了凡尔赛宫,也成为全法国贵族与文化圈的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后来,他们的儿子,路易十四更对巧克力饮料的普及化影响深远。 1659年,他授权 David Chaillou(戴维•沙露)在巴黎成立首间巧克力店。路易十四的妃子 Marie-Therese of Austria 亦仿效之,据说她心目中只有两个爱人,就是国王和巧克力。凡尔赛更立规定只有上流社会才可享受这人间极品,他们所饮用的巧克力非常浓和起泡的。
我们可以从法国童话作家阿依诺夫人到王室做客的经历中,得知当时的人是如何慎重其事的饮用巧克力,她于1679年时写道:
“他们接下来端上的是巧克力,每一个瓷杯都放在一个有黄金镶饰的小碟子上,而糖则放在同一款型的小碗里。我们有冰巧克力,也有热巧克力,还有另一种是加了牛奶与蛋的巧克力,配有小饼干和小面包吃。” -
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
1657年,全球第一家巧克力茶座在英国伦敦隆重开业。由于当时的可可豆非常昂贵,唯独最富有的上流人士才可以品得到。但随着可可豆价格逐渐回落,这类巧克力茶座纷纷开业,成行成市,甚至开始取代咖啡店、茶室和酒吧。可可豆种植逐渐成为一项高盈利的商业活动。
当巧克力于十七世纪中叶登陆英国后,“巧克力屋”就成了时尚名流的重要交际场所。英国作家佩皮斯曾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了他如何享受巧克力饮料,而狄更斯与史蒂尔等其他作家也在他们的作品中提到了“巧克力屋”。巧克力饮品在当时是价钱昂贵的奢华享受,由于英国政府课税相当重,因此,可可豆常以走私的方式进入英国。当英国首相格莱斯顿于1853年调低巧克力税后,巧克力的价格下跌,不是有钱人终于也能享受巧克力的滋味了。
如同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一样,欧洲人也发展出了他们自己独特的饮用巧克力的礼仪。他们甚至为巧克力设计了精美的瓷质和银质餐具,这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
「Praline 果仁糖」的起源
Plessis-Praslin 公爵的厨师不小心把煮融了的糖浆倒在杏仁碎片上,公爵品过这款意外之作后赞不绝口,并以自己的名子命名。
Praline 果仁糖就是这样诞生:在杏仁或去壳果仁上倒入焦糖,然后辗碎即成。其后,比利时巧克力制造商将制法加以改良,将 Praline 放入小饼乾中间,然后在外层蘸满巧克力。
-
首款巧克力美食
正当全欧洲仍然将巧克力视为极品饮料之际,英国的甜品师傅已开始发挥创意,将可可粉加入蛋糕当中,这是全球首款利用巧克力烹调的美食。
另一款新创意在十七世纪末出现,继而于十八世纪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在法国兴起,就是巧克力糖。法国人将巧克力糖放入精致的糖果罐中随身携带,方便随时享用。
-
由比利时布鲁塞尔流传到瑞士苏黎世
当时的比利时已经成为享负盛名的巧克力中心。苏黎世市长在比利时发现了这款人间极品,决定将巧克力饮料引入瑞士,怎料此举竟然带来了深远而美妙的影响。
当时的比利时还属于西班牙,所以可以得到可可豆和巧克力食谱,同时,刚果一个种植可可树的地方是比利时的殖民地,所以这也令比利时成为世界性的巧克力中心打好了基础。
-
普鲁士向人民徵收巧克力税
十七世纪末,巧克力进口到德国,大受人民欢迎。但普鲁士国王 Frederic 一世勒令徵收入口税,巧克力亦未能获免。
-
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巧克力
国王查理六世将皇宫由西班牙马德里迁到维也纳,当然,也带着他心爱的巧克力到了奥地利。
-
衣锦还乡
巧克力在十八世纪初终於衣锦还乡,回到北美洲。短短十数年间,波士顿已竖立色彩缤纷的广告牌,宣传欧洲进口的巧克力。
-
巧克力天空的一片云
供应巧克力饮料的茶座依然大行其道。在1720年左右,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尤以调制巧克力饮料的技巧远近驰名。
但要数对巧克力味道带来大突破,则非英国莫属了。1746年,一群巧克力爱好者创立首个巧克力俱乐部,并且构思以牛奶代替水冲调巧克力。
-
工业革命如火如荼
法国人 Doret 发明了一部机器,代替人手磨可可豆和搅拌巧克力浆。
1780年,一位企业家在 Bayonne 开始用机器生产巧克力。有赖十九世纪的工业发明,我们今天才能享受到美味的优质巧克力。制造优质巧克力必须经过叁个步骤:彻底洗净精选的可可豆,烘焙可可豆以带出香味,以及磨碎可可豆和糖(造牛奶巧克力的话便要加入牛奶),每个过程必须一丝不苟。
-
瑞士人的巧克力工厂
苏黎世市长从布鲁塞尔引入巧克力后122年,Francois Louis Cailler (弗朗西斯-路易斯·卡耶尔)在日内瓦湖畔的韦威建立了第一家巧克力工厂 Cailler 工厂,他通过半自动化生产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巧克力的质量和产量,使巧克力第一次成为大众消费得起的食品。
在日内瓦湖畔的韦威建立的瑞士第一家巧克力工厂 Cailler 工厂。
-
喝的巧克力变吃的巧克力
1845年,瑞士人鲁道夫.史宾利(Rudolf Sprüngli)于瑞士发明了第一块固体形态的巧克力。
两年后,他于瑞士苏黎世成立了全球首家固体巧克力厂。从此,
巧克力由喝的变成了吃的巧克力。
但,那时的固体巧克力口感并不好,也没有入口即化的我们现在吃的巧克力的口感。 -
英国带头闯出新路向
Francis Fry 和 Joseph Fry 兄弟采用 Van Houten 方法研制巧克力,发掘出一种结合可可豆、糖和可可油甘甜味道的方法,闯出巧克力味道的新路向。
-
幼滑的秘密
1879年,位于伯恩(Berne)的鲁道夫.莲(Rodolphe Lindt)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巧克力混合物,不仅风味绝佳,而且入口即化(不用咬断与用力咀嚼)。此一发明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瑞士人一直孜孜不倦改良产品,最终在1875年取得成果,Nestle(雀巢)和 Peter 将奶粉加入以可可、糖和可可油混合而成的材料中,创制出牛奶巧克力。
1879年,Lindt(瑞士莲)进一步改良精制巧克力的技术,提升巧克力的香味和增加香滑的口感。研制出世界首块入口即溶的巧克力,也将工业化推入新时代。
自此,巧克力变得美味又爽滑、方便又实惠,更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
军队的配给
巧克力的发展也受到战争的影响而风靡全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维多利亚女皇将巧克力作为送给军队的圣诞礼物。在1930年以前,巧克力条都是所有英军士兵每天的配给品。二战更是美国大兵鼓舞士气必不可少的装备。
时至今日,军队仍相信巧克力可补充体力,所以不少国家的军用后备食粮亦有巧克力的存在,巧克力甚至跟随航天员上了太空!
一战时,巧克力对美军来说只是分发给军人的零食,并不是标准配给。但由于巧克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优秀表现,美国陆军考虑装备一种专门军用的巧克力,作为最紧急时期的救命军粮。1937年,美国陆军军需长派遣保罗·洛根上尉,去拜访了好时巧克力公司的新任总裁威廉·莫里斯,提出了军用巧克力的要求。
保罗·洛根上尉传达了军方的要求,看起来有些古怪,主要是四条:
1.重4盎司(110克)
2.高热量
3.抗高温
4.“口感仅仅比煮熟的土豆略好”没想到,军方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巧克力不好吃。这让莫里斯抓耳挠腮,不知道军方什么用意。
最后,还是保罗·洛根上尉解释: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一战的时候,我们的士兵拿到补给,就把他们认为难吃的东西随便丢掉,捡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吃。一些战斗中,我们发给他们巧克力,让他们不要吃,要作为最后救命的紧急食物,必须有军官命令才能吃。结果呢?等到军官下令的时候,所有的巧克力都被他们偷吃了。我们的士兵很喜欢巧克力,把他们当作零食,随时随地咬上几口。如果依靠军纪去惩罚,恐怕整个美国陆军都要解散了,法不治众吗。没有办法,我们只能要求这种巧克力尽量难吃一些,让他们一想到就要吐,这样士兵们才不会偷吃。
好时公司总裁和首席工程师惊得目瞪口呆,但还是照做了。1937年夏天,这种巧克力被军方进行了野外实验,证明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意思的是,参加实验的美国大兵却不太满意:这种玩意,最多比没有食物要好一些而已!还有的美国大兵说:这就是古代水手用来救命的面包干(没有味道,里面还有很多虫子)!
有意思的是,由于这个巧克力为保罗·洛根上尉投标,所以这种巧克力一度被称为洛根棒!
遗憾的是,洛根棒却不是什么好词,而是劣质巧克力的代表。1942年好时公司生产了1.1亿条洛根棒巧克力。大名鼎鼎的D级口粮,被美国大兵怒称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它非常难吃,而且难以咬动!
很多美国大兵领到巧克力以后,转身就丢了,甚至喂狗。巧克力里面的可可脂,对于狗这种小动物是致命的,一些狗吃完就呕吐腹泻,甚至狂奔后晕倒。美国大兵们就怒喊:连狗都被这种垃圾毒死了!这些可怜的狗以后有了经验,再也不会吃巧克力,况且它的味道苦涩,狗也不喜欢。美国大兵们又怒称:连狗都不吃的东西,居然让我们吃!除了口感极差以外,这种巧克力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为了防止高温融化,这种巧克力融入了很多东西,导致它比较坚硬,难吃难咬。
1943年,被骂的狗血喷头的美国陆军军需部,只得找到好时公司,提出了两点新要求。
第一,废除原有的那种苦涩的巧克力,生产一种有甜味,口感较好的巧克力,同时不要太硬。
第二,要求能够在50度高温下,巧克力保持至少1小时不会融化。这些要求,对于好时公司来说,自然也根本不算什么。这就是K级口粮里面中餐和晚餐的巧克力,大部分更换为热带巧克力了。
巧克力伴随着美军给饱受战轮蹂躏的战区百姓带来了些许的甜蜜和希望,那时人人都爱美国巧克力。
二战结束以后,难吃的D级口粮停止生产,但热带口粮仍然大量生产,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甚至作为登月飞船上的标准食物。不过,在海湾战争中,已经被淘汰。
今天的美军中,已经没有专门的巧克力存在,而是用混合能量棒代替。
只是,人人都爱美国巧克力,巧克力的神话远远没有结束! -
比利时 Praline 果仁巧克力面世
比利时首先想出将美味的奶油、杏仁软心和其他果仁放入巧克力中间,成为小小的软心巧克力。再做成漂亮的花式造型。
1926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巧克力大师 Draps 先生想要开展自己的事业,他决定辞职并在家中的地下室开设自己的巧克力公司。全家齐上阵销售他们自己研制的漂亮的 Godiva Praline 果仁巧克力。
巧克力不再是闭眼只用味蕾享受的美食,它变得缤纷艳丽、妩媚动人,常常使人在视觉的欣赏与味觉的享受间难以取舍。口味也层出不穷、异彩丰呈... 从此 Praline 果仁巧克力以漂亮的造型,丰富的口味成为巧克力世界的新宠儿。
-
海贝巧克力爱情的祝愿
1958年,在比利时, 一个叫 Guy Foubert 的小伙子和一位名叫 Liliane 的姑娘, 在爱情的名义下结为了夫妇,结婚典礼上他们收到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贝壳,这是源于比利时古老的传统——贝壳即代表最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对爱情最最美好的祝愿...
一次,他们突发奇想,用婚礼上收到的贝壳作为模型制作了海洋贝壳形状的巧克力,这预示着全球的成功品牌故事的开始...
由于这种巧克力的美味及精致的外形 Guy 和 Liliane 的贝壳型巧克力成为了当地非常著名的美味,也因此 Guy 和 Liliane 成为了海洋贝壳巧克力的鼻祖,也创造了目前享誉世界的巧克力品牌 GuyLian 吉利莲
-
回归本质的单源巧克力
1956年,Raymond Bonnat(雷蒙德.波娜特)接管了法国 BONNAT 巧克力的家族的生意,1983年,雷蒙德.波娜特创造出 Grands Crus(单一来源巧克力中的极品,特级庄园巧克力), 第一款只用来自一个农庄的有机可可豆来制作巧克力。
巧克力界兴起了回归的热潮,每一块土地都是特别的,巧克力也像著名红酒一样追求起了等级庄园出品的烙印,巧克力的包装上出现了可可产地的标注。Bean-to-Bar 从可可豆到巧克力,采用特定可可农庄的有机可可豆,不添加或少添加别的辅料的单源巧克力,成为了巧克力迷们和鉴赏家的挚爱。
-
你也去吃块巧克力吧
如今,巧克力诱人的口味,使它成为全世界都心爱的食品。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巧克力代表着甜美的生活向往;
在沐浴爱河的人们心中,巧克力的滋味就是爱的滋味;
在缤纷节日里,巧克力总是最受欢迎的礼物;
而更多时候,巧克力已经成为享受日常生活中愉悦一刻的最佳伴侣;
无论是办公室中偶尔的放松、旅行中的小点心、友人间分享的美味或是偶尔悠然独处的那一刻,巧克力都能适时出现,和你一起分享此刻的心情。
无论悲伤、欢笑,每个人都不会拒绝这属于自己的“巧克力时光”。这,就是巧克力的永恒魅力。
现在,额外的可可制造工艺可以制造各种不同味道不同形状的巧克力糖果。但是,可可不只是用来产生卡路里和甜食。可可中的化学物质可以被萃取出来加入到化妆品和药品中。可可的副产品可以用作植物的护根覆盖层或牲畜饲料...
故事先到这里,
你也去吃块巧克力吧...